欢迎来到湖南磐固土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官方官网!

磐固服务热线:

400-7802-998

6.5亿立交桥通车即堵死这就尴尬了!

摘要:修建立交桥本来是为了缓解拥堵,但在河南郑州,刚刚通车两个多月的陇海路——中州大道互通式立交桥却变成了新“堵点”,1公里的路程,常常要花上半个小时才能通过。究竟谁的智商是“硬伤”,谁该为此负责?

郑州陇海路—中州大道互通式立交桥

据了解,陇海路——中州大道互通式立交桥的建设耗费6.5亿元,立交桥全面通车才两个多月,就演变成了郑州市区的有名“堵点”。从现场看,从陇海路高架桥拐到中州大道北侧有4股车道,从机场高速、航海路方向过来5股车道,共计9股车道。汇聚到中州大道郑汴路向南100米处时,车道猛然变窄,变成了4股车道。

陇海路-中州大道互通式立交桥承载了郑州陇海路、中州大道、机场高速、航海路等4条主干道的车流量,通车后车流量猛增,而互通式立交周围的分流措施却没提前规划好。实际上,早在项目施工时,郑州交警部门就向施工方指出了其中的“缺陷”,项目部一位负责人称,该项目部只负责按设计图纸施工,立交桥的设计单位也是由规划部门选定,具体情况要问规划局。

郑州市城乡规划局交通规划处处长坦承,之前没有考虑到这些情况。“因为中州大道是现状道路,随着陇海路高架以及机场高速改扩建的完成,交通状况确确实实发生了变化。针对陇海路,重新制定了一个规划方案。”

虽然当地规划部门并不认为是规划本身有问题:“预测分析过车流量,但郑州这几年的机动车保有量在不断上升……”在陇海路高架桥施工前,国内多家设计单位估算了交通流量,给出了“到2030年也达不到饱和状态,仍可保持较高服务水平”的预期。

但众多评论人士还是纷纷把板子打在了设计规划上,认为这种现象属于致命性的常识性的缺陷,是交通规划部门闭门造车的结果,是外行设计、外行决策的“杰作”。

无论问题出在哪里,一项投资了6.5亿元的立交桥建成就堵,这件事至少说明这项投资并不成功,并没有达到它当初设计时的预期,属于一项公共事物决策失误和投资失败的典型案例,那么谁该为此负责?

据悉,面对如此尴尬的境况,当地有关部门正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,多个职能部门被请到桥上会商此事,被责令“近期拿出具体意见,优化相关的交通规划”。虽然木已成舟,再多的优化规划只能是小修小补,并不能实质性地解决问题。

但问题的关键是,谁会为这项失败的决策负责却无人提起。也许不经意间透露出的细节才是问题的症结,那就是有关公共事物决策失败方面问责制度的缺失。

据了解,陇海路-中州大道互通式立交桥的建设耗费6.5亿元,立交桥全面通车才两个多月,就演变成了郑州市区的有名“堵点”。为什么花了这么多钱,却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呢?

当初,郑州市城乡规划局在设计陇海路-中州大道互通立交桥时,对于未来的车流量有没有做过预估?九股车道陡然减为四股车道,带来的影响有没有进行预判呢?

6.5亿元绝不是一个小数目,无论对于哪个级别的决策部门而言,那么面对如此大的项目和投资,相关决策者为何还能如此任性而为、率性而为?即使在建成之前,当地普通市民和交警部门皆曾预言,将来这地方可能会造成交通拥堵。

无他,缺乏问责而已。虽然这属于公共事物,花的钱全是纳税人的钱,但如果决策失误、投资失败却无人追责,无人问责,也没有人将为此付出代价,甚至自我检讨也不必需,只要能给出自我认为合理的缘由即可敷衍了事,蒙混过关。其实决策失误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,但却鲜有问责,这才是拍脑门决策频现的根本原因。

正是由于问责制度的缺失,才会有决策者的任性而为,才会有决策者的一意孤行,才会致使他们把一项项数以亿计的投资当做试验品,才会促使他们一而再、再而三地投资那些仅有政绩而无业绩的工程。

建立决策失误问责制度已被反复强调,但从现实来看,依然存在很多空白区域,比如,具体应该包括哪些领域,不同的失误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等等。涵盖着细节的问责制度亟待确立,否则,类似亿元立交桥建成就堵的现象还会继续上演,纳税人的血汗钱被随意支配的现象也难以杜绝。

据悉,相关部门将力争在10月10日前完成近期工程措施,如上述标志标线、隔离设施、监控、诱导等配套交通设施及路口渠化等。